2)第七七〇章 命运_永不下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结局,而无需真熬到那一天的到来。

  从这种本质的角度,眼前的一切,从人类大同,到意识迁移,是否全都是镜花水月,是费尽心机而无所得的徒劳。

  万幸,即便面对这样的铁律,

  人类总还有时间。

  竭力挣扎,让文明跨越奇点、进入崭新的时代,这一切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,曾生活在这世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回答,答案,便是“希望”,是竭尽所能延续文明,直到久远未来,终有一天能打破这铁律的希望。

  这种希望,即便再怎样渺茫,方然也相信盖亚净土的每一个人,

  都有这样的内心期盼。

  扪心自问,“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”,这种事,哪怕只想一想,都是在开客观规律的玩笑。

  方然有这种自觉,但,也同样明白,迄今为止人类总结、归纳的客观规律,仍然是基于既有观察和认知,因而,也必然是不完备的。

  科学,不同于主观事物,其表观规则可以一直被修正,甚至于被颠覆,这在科学展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。

  但,在这些表观规则下的实质,却永远不会过时,永远不会被判错。

  在这方面,例证信手拈来,譬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,人类早期的认识基于亚里士多德,认为“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”,后来的牛顿力学,则将其修正为“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”。

  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,认识得以进步,但牛顿力学也被后来者爱因斯坦所修正,继而被确认为一种只在低、宏观情况下的近似。

  今天,关于物体的运动,则基于场论、物质与空间作用等方面。

  这样看起来,科学,似乎也不是什么一定之规,自古至今的定律,前后更迭许多次,其实却是一脉相承的某种迭代。

  旧时代的学生,上过几次物理课之后,往往将明显与现实不符的亚里士多德之理论,认为是谬误,其实这种看法是比较片面,倘若粗糙的观察物质运动,其表观规律,的确与亚里士多德总结的相去不远。

  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牛顿力学,一旦提高精度,又何尝不是某种谬误呢。

  至于相对论,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总结的规律,迄今为止与现实高度相符,但这种相符,仍然不是百分之一百。

  已有的科学规律,总归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实,原则上,却永远不可能完全与客观现实相契合,在某些科研工作者看来,这似乎很麻烦,方然却不这样认为,反而敏锐的意识到,正是这种不符,

  才蕴含着科学进步的无限可能。

  今天人类的一切科技成就,总结的科学规律,原则上,永远也不会成为谬误,这是基于其来源——客观现实的自信。

  但这并不意味着,一切人类总结的科学规律,都永远是真理,

  永远不会被新的现、新的认识所颠覆。

  这一点,并无须洋洋洒洒、费尽万言,生与死的拷问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。

  “生命终有一死”,曾几何时,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、确确实实来自于客观现实的规律总结,但是在今天的盖亚净土,却已岌岌可危,很快就会被现实所否决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