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546章吕大器求援_武布中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只是顺、西两国的偏师,不过考虑到左良玉身死,左军在江南损失惨重,再结合左梦庚面临粮食枯竭的困境。

  左军做出这样的选择,高欢也能理解。

  毕竟,左梦庚如果不逃离武昌,即便李过和李定国不能拿下武昌,一旦高欢出兵,武昌也保不住。

  趁着梁国没有发兵,打通与福建郑家的联系,对于左镇来说,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高欢已经得知,李定国占据武昌,左梦庚杀入江西的消息,不过高欢却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,而是等待机会,等待时间成熟。

  现在高欢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统帅,知道什么时候出兵最为合适。

  此时,南京城外十万兵马云集,校场各军将士的训练,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。

  从去岁年底,高欢决定扩军二十万,到现在三月,梁军扩军计划,已经完成一半。

  宋献策在江北大运河沿线,招募十余万失业漕工,编入了梁军,如今已经整训了两个月。

  随着明朝统治崩塌,天下分崩离析,而覆巢之下无完卵,社会各行各业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。

  这其中漕运行业,打击最大,几乎已经陷入瘫痪,而原本依靠漕运为生的百姓,则纷纷失业了。

  几十万漕工、纤夫,失去工作,艰难度日,成为梁国的一大隐患。

  这么多人,藩府要进行安置,还是比较困难。

  如果梁国有块殖民地,还可以安置到殖民地开荒,但是现在梁国没有殖民地,国内也没哪个行业,能够给几十万人提供工作。

  因此高欢只能将一部分身体合格的漕工、纤夫收编为军队,以防成为流民,剩下的百姓则安置进豫东平原,开垦和治理被黄河淹没的土地。

  现在随着梁军募集了十余万新军,虽说距离新军形成战斗力,还有一段时间,但是梁国纸面上的军队,已经达到四十万。

  这便使得梁国的兵力充裕起来,使得高欢抽调十万人马后,梁国依旧有三十万人,防备满清、伪明、郑芝龙,监视李自成。

  此时,南京城外梁军士卒加紧训练,高欢则在一群户曹官员的陪同下,来到了南京城西三汊河附近。

  宋应星指着前方一片池塘和农田,沉声解释道:“大王,这里西接长江,东邻秦淮河,便是龙江船厂的船坞。”

  李岩开始进行商税、田赋,以及盐铁国营的改革,让高欢有了大干一场的底气。

  虽说改革还没完成,钱还没收上来,但是高欢已经开始提前消费,决定在南京大兴土木,有一大批工程等着上马了。

  这其中便包括三所学院,兵器工坊,以及恢复龙江船厂。

  为此高欢将宋应星,自河南召来南京,主持诸多工程的建设。

  这时高欢看着远处破败的船厂,以及已经变成池塘和农田的船坞,不禁皱眉问道:“能恢复吗?”

  宋应星道:“回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