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四十三章 八百壮士,一个全新的角度_从武侠剧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字,《八百壮士》,而其中的一部,也就是由应云卫导演,袁牧之先生出演的这部,非常有官方背景。

  怎么个‘非常’呢?

  这里面还有一个历史背景,那就是事件发生之后,就获得了许多的影像资料,这些资料相当珍贵,可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。

  那就是魔都在当时也不太稳了,许多人的电影人电影公司已经在跑路状态了。

  资料有遗失的可能性。

  于是乎,当时的民国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,郭沫若先生就直接关照了拍摄成电影这件事。

  这便是袁牧之先生的那版谢晋元将军的诞生。

  简单来说,这个版本实际上就是红色版本,从上面下令的人,到拍摄的导演以及演员,后来都是我党重要的文化工作人员。

  而这个版本,也是非常贴合当时历史资料的版本。

  不过,毕竟是电影,所以在许多地方,也做了相当的夸张。

  但。

  还有一个版本,这个版本也很出名,但这个版本是粤语电影,是在香港拍的。

  这么说吧,香港的电影能发展起来,完全就是因为战乱的缘故。

  是当年许多魔都电影公司以及电影人,为了躲避战乱才去香港发展。

  香港本来就是电影荒漠,关于这一点,香港电影《阮玲玉》也就是张曼钰演的那部里,说的很清楚。

  甚至,女演员在打牌的时候还吐槽,香港这种乡下地方。

  可是,香港的这部《八百壮士》却非常的有意思。

  首先,这部电影里有许多老面孔。

  比如曹达华。

  曹达华当年才多大?

  所以,他演的就是一个小战士,这个小战士算是一个旁观者。

  他的这个角色原型,应该就是谢晋元将军的警卫员,万联卿先生。

  至于其他的情况……夸张。

  相当相当的夸张。

  当然了,这个夸张本身也是基于一定的历史事实,毕竟四行仓库的战斗,消灭了很多日军。

  但电影里那就打死老鼻子了,就跟后世的抗日神剧套路差不多。

  确实在这一个方面,有些过了。

  可有些地方拍的还是很好的,比如,确实有我们的国军战士,抱着炸药包纵身而下,与日军同归于尽金。

  只不过电影拍的非常夸张。

  那么,这两个版本就自然的代表了两种风格。

  一个是有那么一点夸张,更多的是贴近真相。

  另外一个就是以夸张为主,历史真相就是做个参考。

  而这么看来,这两部电影,就呈现了两种方向。

  后来的关于这‘八百壮士’的电影,也就是发生了这样的变化。

  即,两种方向。

  有趣的是,香港那个版本的方向……更加的夸张了。

  这不是乱讲的。

  1975年台湾拍摄的那部《八百壮士》,就是给来了一个极尽夸张。

  其实,就这部电影来说,虽然明面上讲的是参考了某位飞将军的回忆录,那名字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