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一六章 试演(下)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故土的感想,在夏博海、秦铮等穿越者的眼光看来,两位主持人的表现当然颇为作做,不过这个时代的人可没有这样的感觉,根据夏博海、秦铮等人的观察,有不少人都听得连连点头。

  随后幕布再度拉开,而音乐会进入第二部份,这一部份的主打歌是【七子之歌】,但歌曲共有8首,除了【七子之歌】之外,还有一首是【松花江上】。而这8首歌的共同特点是表达对侵略者的憎恶和中华民族的悲愤情怀,也就是打悲情牌。

  【松花江上】本来是旧时空里“918事变”之后,以一个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,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的视点,表示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对失去东三省的悲愤情怀。而这个时候,俄国趁着庚子国变的时机,己出兵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,因此到是正算是应景。当然原歌间中的918要做改动。

  【七子之歌】是著名学者闻一多在旧时空1924年创作的一套组诗,共七首,“七子”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: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九龙、威海卫、广州湾(广东湛江)和旅大(旅顺、大连)。这套组诗是以拟人的手法,将这七处“失地”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,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、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。因此诗一问世就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共鸣。在1999年澳门回归时被谱成歌曲。

  【松花江上】是有由成年女组和少年女组合唱,而【七子之歌】则全部是由少年男女组表演,当然,每首歌都有穿越的少年担任领唱,不过现在威海卫已被穿越者收复,因此在在秩序上,责任小组进行了一点微调,原来的【七子之歌】是按被强占的时间顺序排列,威海卫排在第4,被移到最后,并且加入了一名成年的女歌手和少年组一起表演,暗示着威海卫已经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。

  随着音乐再响起,表演再度进行,首先演唱【松花江上】,而这一次观众们的情绪己完全被调动起来,而且也沉重得多了。因为【松花江上】的音乐、歌词内容本来就偏向于凄凉、悲哀,而且对于清廷来说,东北更是有特殊意义,它本来是满族的发祥地,因此就更有感染气,就连庆亲王都听得不住的摇头叹惜。

  而接着表现的【七子之歌】则又是另外一个效果,因为全部是由少年男女表演,这也符合【七子之歌】是以孩子的角度来演绎的创意,而且参加合唱的男女少年们都经历过痛失家人、颠沛流离是孤儿,因此尽管是本土人,而且表现得也有些拘紧,但却更能体会【七子之歌】所表达的心境和感情。而相比之下,担任主唱的穿越少年虽然气质、信心更足,但在感情表示上,却是明显有所不及。

  在另一张桌子上观看的汪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