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 93 章 抢人_抗战科技大军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作时间,他们彻底就爆发了。

  刘麒祥其实增加工作时间,也是有他不得已的苦衷,要说这江南制造局已经是烂到根子上去了。

  一、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靠进口,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,当时中国的军械厂大部分都采用这个方式,因为当时清国实在是没有这么多工业基础,来给他们供应各种原料。

  二、人员薪水偏高,这里说的工资偏高,并不是说底层的劳动者工资高,而是说那些聘请的洋人和那些当官的工资高。

  三、申购物资浮滥,因为是国家的企业他们根本就不把钱当钱,也不管该买不该买,只要是外边的人送上了礼,他们一律照收。

  四、人员人数过于浮滥: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,中国官员、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,坐领干薪。

  这些情况加到一起就造成了江南制造厂,步枪的水准不高,性能不佳(据说因此连李鸿章率领的淮军都拒绝使用),且生产成本高于直接购买。

  造船的情形亦类似,1868年首次生产之后,陆续造了数艘汽船,但所造船的速度不快,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,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(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)。

  不过李鸿章最后还是为了发展洋务,提高本国的工业制造水平,咬着牙,从江南制造局每年订购一切枪械,和训练用的船只,以维持江南制造局的存在。

  再加上这次罢工的背后有着会党或有或无的身影,因此上这一回罢工时间更广,规模更大,甚至到了督办刘麒祥无法收拾残局的地步。

  最后不得不上报李鸿章,将事情的缘由向他说了一遍。

  李鸿章得到禀报之后,勃然大怒,他对于江南制造厂可是投入了大量的希望的,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成了这样的结局。

  但是李鸿章又想了一下,现在他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件事,最后只能是电告刘麒祥,让其适当的增加工人的工资,同时减少其他方面的开支,以便维持江南制造局的运转。

  同时通过这件事,李鸿章更加不待见江南制造局了,因此从这之后淮军的许多武器都直接向国外订购,江南制造局所制造的武器比例迅速的下降。

  而肖坤将前因后果向刘海汇报了一遍之后,刘海立刻大喜过望。

  刘海现在缺什么,就是缺有经验的工人。

  江南制造局已经成立了20多年,其中的有经验的工人多不胜数,如果把他们招到自己麾下,那么自己成立之后的上海造船厂和上海枪炮局就能够正常运转了。

  于是刘海立刻就命令肖坤派出他的小混混,到工人家中一个个走访,向他们许诺,只要是离开江南织造厂到刘海的上海制造局和上海造船厂工作,每月的工资5个大洋起步,而且管一顿午饭。

  刚开始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