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05章 战象种田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调遣的小部落,孟尝在永昌只有三十多万部众,在建宁的秦臧县等地还有十几万部众,两郡的孟尝部众全加起来也才五十万人。

  (注:东汉登记永昌郡、越嶲郡人口时,口径跟建宁郡、牂牁郡不一样。永昌越嶲是把夷人都统计在户数里的,建宁只统计汉人,所以看档案建宁人很少,才十三四万,但其实蛮夷还有三四十万。而永昌的一百五六十万是吧汉、夷全算在里面了,因为当年哀牢国投降的时候是‘献上户籍簿册’的,也就是说蛮王本身有成建制地统计人口。)

  孟尝部的五十万人里,还要刨除老人小孩不会服徭役建梯田,所以实际上只用了一半左右的平均单产人力,就把那么多梯田修起来了,这个几乎翻倍的效率,一开始让李素也咋舌不已,而不懂行的孟氏蛮族就更是对国渊的致富效率感慨不已了。

  为此,在腊月的一天,李素曾经亲口问过国渊:“子尼,这南中稻田都是水田,为何修治难度与人力耗费,远远低于僰道的水田,几乎与葭萌那些只能种萝卜和麦子的旱田差不多了。你有什么妙法?”

  国渊也不藏私,非常得意地揭秘:“屯田屯久了,就善于观察环境,因势利导。南中屯田虽是水田,却比僰道、葭萌那边还省了一项工程,故而快捷。”

  李素:“哦?有话彻底说清楚,省了什么。”

  国渊:“我也是到了这里之后,观察了一段时间的天候、问了本地故老才知道的——本地老者都说,永昌、建宁四季如春无冬,故而也无秋燥冬冻,四季都是春雨绵绵,天无三日之晴。

  所以我就决定,省掉了梯田的灌溉水路与提水的水车,连蓄水石沿也可以稍微做差一点,可以向下微微渗水即可,但凭下雨就满足全年灌溉。正是因为省掉了灌溉的考虑,足足可以减少四成的工程量。”

  李素一听就恍然大悟,内心也是感慨不已:热带雨林气候就是爽啊,哪里需要考虑“灌溉”的难题,往地上丢一把种子等它自己长出来就好了。难怪东南亚那些热带民族可以懒散一些,但照样吃得饱。

  云南这地方,好像也就腊月和正月雨水稍微少一点,但中间这一个半月本来就可以休息不种田,剩下十个多月作物生长期内雨水始终是充足的。

  不过,五十万汉亩梯田,也还只是额外给五千壮丁找到农活干、或者说额外养活两三万人口(一个壮丁对应一户五口之家),乍一看并不算多逆天的福利。

  在短时间内,真正让孟尝孟信兄弟看到汉人屯田官指导种田疗效的,还是茶树和花椒、胡椒的种植。

  云南本来就有野茶,而国渊在组织开梯田的过程中,把河谷两侧山坡上、比规划的梯田区更高的区域,都直接规划成了茶田和椒田。

  种茶树所需要的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