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95 刘备牌卤肉饭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多,就算拓殖营里有汉人,也都是类似于李恢家族等永昌郡本地人。

  而其他三成拓殖人口是昆明黑夷,由孟尝孟信提供,六成哀牢白夷,由朵思大王等归附较早的哀牢蛮王提供。云南的气候跟缅甸南部差距已经不大,给蛮夷以精良铁器加持,在热带雨林中杀出一条路来并不太难。

  也正是靠着这种拓殖,才从东南亚的散居掸族部落那儿弄到了足够的双季稻贸易。李恢买的两万石双季稻,累计花了几万斤的铁质农具交换。

  当地的掸人和哀牢夷连铁器都没有,还停留在刀耕火种,而且气候炎热也不需要保暖的衣物,除了铁器以外其他东西对他们根本没什么吸引力。北部山区的哀牢人或许还缺盐,而南部平原地带的沿海沼泽丛林,就连盐都不需要了。

  ……

  李素一边给刘备解释,还把李恢的奏章原文指点给刘备看——其实这些东西刘备都有收到,李素这儿的反而只是抄送,他还不至于“欺上瞒下、截留奏章”。只是刘备不喜欢读书看奏章,所以都是让属下挑要紧的讲解给他听,懒得自己读文绉绉的原文。

  理解了弄到这些东西的不易后,刘备也很好奇这种新粮食本身有没有什么特征,会不会跟目前的稻米搞混,所以亲自拆了一些粮袋验看。

  看了之后,他倒是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,因为两种米长相就截然不一样。

  “这种林邑稻的米怎么这么细长?咱汉地的米比它粗短一些吧?”

  李素:“大王所见甚是,正是如此。林邑稻要稍长一些。”

  原来,长江流域自古的稻米品种,更接近后世的“粳米”,而林邑稻扮演的相当于后世双季稻里的早稻,也就是“籼米”,籼米确实要比粳米颗粒长一些,口感也没有粳米软糯。

  一般稻米有个比较普遍的规律,就是越粗短越圆的口感越软糯。糯米就是最软糯的,而糯米也是最粗短圆胖的,粳米、籼米逐渐变长,口感也逐渐变粗,烧饭的时候要加更多水。

  口感最没有粘性的米,就是后世抖音上经常看到的“印度美食”短视频里那种印度咖喱饭用的米,长得跟四季豆似的,但糯性差到跟吃石灰粉差不多散,一点都不黏。

  李素知道这里面的问题,现在既然遇到刘备来视察了,他当然也要提前打好预防,让刘备意识到“新农作物虽然高产,但味道不一定好吃”的弊端。

  乱世嘛,高产和好吃,养活更多人和提供更好饮食质量,本来就不能得兼,必须取舍的。

  所以他让人摆了几个菜,又煮了一大锅林邑稻的米饭,让刘备亲自尝尝。

  刘备还有些责怪:“这些粮米运来多么不易,可谓是万里迢迢,都是要拿来做种粮的,为何现在就要拿来吃?”

  李素:“大王不必担心,两万石呢,拿几石给众臣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