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十六章 节前_布衣卿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机会问问。

  于是夏元鼎又把回屋的心思放了放,走到了夏守智面前,问道:“爹,我听人唱,博山琉璃簪、杭州绒纂,这杭州是在何处?”

  听到儿子询问,夏守智有些为难的说:“这博山我倒是知道,离着这儿要往东北挺远,这杭州也只是听说在东南,具体在哪爹也不清楚,要不你去问问你爷爷吧!”

  多半就是这种结局了,现在出一趟远门都不容易,中州三合县离着这杭州也有十万八千里远了。不同的的是,中州是行政上州府县的最高一级,而杭州应该是那座城的那一带地区。

  夜里,夏元鼎一个人躺在床上,梳理着这些日子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。

  先一点,脚下还是地球,按照社会展水平应该是应该是封建社会蓬勃展的时期,而他生活的山村应该是在北方平原的农村。令他疑惑的是,历史面目全非,就是历史学家过来也弄不清所处时代,更别说是他了。虽然历史完全变了,可是有很多东西他却是熟悉的,比如这科举选人的制度,又比如这歌谣中唱到的城市。

  历史到底为什么变得这么错乱了,怀着这样的疑问,夏元鼎睡去。

  白天继续在杜园学习,夏元鼎渐渐适应了在新环境下的生活,也在学堂树立了他的权威。

  这天傍晚夏元鼎又如往常一样回家了,夏守智却喊着他要出一趟门。

  “你哪儿啊!”夏元鼎好奇地问道。

  夏守智还没回到,夏李氏就抱怨说:“你自己去不就行了,怎么还让孩子跟着受累!”

  夏守智苦笑着说道:“我这不是看他也没事吗,就想带着他出去逛逛,不远,累不着!”

  “那快点回来,回来再吃法吧!”

  得了应允,夏守智便带着夏元鼎出了。

  “爹,去哪儿啊!”夏元鼎又问了一遍。

  “不远,就在村口!”夏守智回答道。

  “那我们干点什么去!”看着两人什么也没带,夏元鼎可不认为这是跟上次一样是去送鱼的活。

  “快到清明了,我们得做些准备!”夏守智说道。

  什么鬼,清明,这里居然还有清明,也怪夏元鼎没有好好了解,其实不只有清明,这里的节日其实还挺多,这些日子他就这样迷迷糊糊的度过了。

  清明节,这个很重要的节日。像很多节日都有渊源一样,清明节也有它的渊源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谈到,清明节是三月节,物至此时,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还有人人都会背的杜牧的诗《清明》,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。

  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,这时候就该种西瓜和豆角了。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,种树也是在这个时候。

  清明本是春游踏春的好日子,据夏元鼎所知,清明节流行的扫墓本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,与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有关,这时候孩子们还要放风筝。

  怪不得货郎挂着那么多风筝卖呢,原来到了清明还流行这个……

  难道是折柳?夏元鼎想到,这会不会太早了,应该不是了,折柳只需要提前一天就行,这不是还有几天吗。

  其实都是他自己想多了,夏守智都说了是为清明做的一些准备,偏偏他就能想这么多。

  “好了,我们到了!”说着走着,很快的两人就来到了西村口。

  这一次,夏元鼎闭嘴了,不再问什么,因为这处人家他曾经来过,倒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刻印象。

  但是来这里干什么,有必要带上自己吗。

  不管怎么说,来都来了,还是进去再说吧,夏元鼎跟着夏守智的脚步,一下子就跨过了大门的门槛,这可比他们家的高许多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