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十八章 府试(一)_布衣卿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了。

  领了试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,夏元鼎先不急,反正时间是充裕的,他努力调整最佳的状态。

  府试跟县试不同的地方就是这考试的试卷需要糊名,光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府试已经开始注重防止徇私舞弊了。

 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的是,为什么除了殿试外,其余的考试,无论是最初的县试,还是后面的乡试、会试,都不是只考一场。不是一考定胜负,虽然增加的工作量,但对考生来说也许是好事,更重要的是,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有人替考。

  第一题是:“君子无所不用其极!”

  看到这样的题目,夏元鼎一点也不觉得这题有什么奇怪的,多么正常的出题啊,只是越是简单的题目越是难写的精彩。

  怎样尽一切努力,来达到至善的境界呢,这是出题人的意思,也是题目的本意。

  也可以这样理解,品德高尚的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追求完善,只有随时反省自己,懂得改过自新,注重刻苦磨练的人才能成就君子。做诚实的道德实践者,不欺心,不苟安,最终做到“千江水有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”。

  了解句子的意思容易,难的是去感悟它并去践行它,人无完人,人都会犯错,道德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学问。

  想清楚后,夏元鼎便知道该怎么写了,毛笔沾了墨,下笔如有神,毫不停顿的写了下去,基本上整篇文章是一气呵成的。

  看着还未干的墨迹,夏元鼎是比较满意的,整篇文章直抒胸臆,文章少了点老练却多了许多朝气。

  再看第二题是:“君子远庖厨!”

  怎么两题都与君子有关,而这第二题,要不是夏元鼎一直以来功力深厚,还真容易被迷惑了。

  夏元鼎记得,在另一个世界,这句话常被人歪解,它的意思可不是句子要远离厨房了,说这句话可不能成为你偷懒不干活的借口,不然老祖宗会出来找你说道说道的。

  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,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人有恻隐之心,这样的行为称得上君子吗?

  从这种不忍杀生的心态,夏元鼎要去分析,然后才好写出一篇文章来。不过他倒不怕,因为他已经被训练过了,胸中早已有丘壑,拿下此题不在话下。

 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不忍杀生的善是一种伪善,因为你不忍杀生,却能够坐下来心安理得的吃肉,这恐怕不是现代人能理解的。

  儒家的哲学是种差等的哲学,有尊卑、高下、远近之分。现代常有女朋友和丈母娘落水的问题,问你先要救谁,儒家的观点认为,亲人和路人同时落水的时候,应该先救亲人,然后去救路人。君子远庖厨,是要保全其恻隐之心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不知不觉,时间已经过了大半,等所有的题目都答完,夏元鼎便开始认真的誊抄答案,所有的一切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