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69章 福临出燕京_末代锦衣卫指挥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可以增加车辆的舒适性。

  如此庞大的马车,需要十匹马来牵引,从京城到居庸关的路比较难走,但是出了居庸关后,到张家口的路就比较平直了,上了大草原之后,都是一马平川的蒙古草原。

  福临收到了赵鹏送给自己的礼物,立即登上车,见到车内卫生间里的抽水马桶,感觉十分新奇,他惊叹不已:“这厕所也真干净啊,都是铺着瓷砖的,按一下按钮,还自动放水冲洗了。”

  车内卫生间的抽水马桶下方有个集便器,排泄物被储存在集便器内。每天晚上宿营的时候,都可以让太监清洗集便器,以保证集便器不会溢出。

  大清朝廷的文武百官,几乎所有的汉人官员和八旗汉军官员都表示愿意跟随大清一起西征,反而是不少满洲旗人和蒙古八旗不愿意离开,他们宁可选择留下来当汉人,也不愿意跟着大清一起走。若不是大明规定大清不得乱杀人,布木布泰真的想砍一批人的脑袋了。

  “留下来当汉人由什么不好的?”一名年轻的满八旗旗丁说道。

  一名官员道:“好什么好?铁杆庄稼没了,跑马圈来的地也要还给汉人了,你们还留下来,等着饿死吧!”

  那旗丁哈哈大笑:“小爷俺还年轻呢!大明征兵要人,小爷报名当兵去就是了!听说大明当兵待遇高,当几年兵,就有自己的地了。要是打得好,还能升官呢!”

  那汉人官员冷笑一声:“要是上了战场死球了,什么都没了。”

  旗丁笑道:“听说大明军队武器精良,从来只有他打别人,别人打不了他们!参加这样的军队,怎么会怕?就算死了,抚恤金也很高的,至少老婆孩子不担心了。”

  这名正白旗的旗丁留了下来,还改了汉姓,改姓吴了,之后他参加了明军,为大明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,最后升为校级军官,他的子孙后代也混得不错,后来进入和平年代,他的后人进入了娱乐圈,成为了著名的硬汉型明星。

  不少这样的旗丁留下来了,他们都选择了当兵,还有不少人后来跟着赵鹏远渡重洋,去了大洋对岸的北美,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。

  十日限期到了,大清朝廷开始出京。

  福临和布木布泰坐上了赵鹏送给他的那辆大型马车,宫女太监们跟着车驾,大清御林军前呼后拥的保护。出城队伍的最前面,是大群的八旗兵,后面是八旗武将的家眷所乘的车辆,中间的队伍是福临和布木布泰的皇家队伍。

  岳乐等亲王、郡王也在皇室队伍中,他们的家眷乘坐的车辆紧随其后。

  最后面,是跟随大清离京的文官,几乎全部的汉人官员和大部分的满人官员都跟随大清一起离开燕京,留在京城的都是一些普通的旗丁,正阳门外的京城汉人百姓,大部分留下来了,只有少数商人跟着大清一起走。

  绿营兵几乎都跟着大清走了,只有极少数不愿意走的士兵当了逃兵,躲在民间,等明军进城后,这些绿营兵去参加了明军。

  福临离开了燕京,他遵守了明清合约,留下一个保存得十分完好的紫禁城,城内的旗人走了有三分之二,但还有三分之一的旗人留了下来。

  布木布泰和福临母子带上大清满朝文武和京城官兵、大部分旗人、部分汉人离开燕京的时候,早已守候在燕京城外的明军轻骑兵看到了,于是远远地从后面跟了上去。

  大清搬迁的队伍从燕京安定门出了京城,一路往北行走。因为队伍中妇孺老弱众多,因此队伍行走的速度十分缓慢,走了整整一日,都还没进入燕京北面的山区。天黑下来后,大清队伍在进山前的平地上安营扎寨。

  明军轻骑兵远远地上来,向殿后的清军发出旗语信号,询问他们怎么走得如此慢?

  清军回话了:妇孺老弱众多,辎重太多,能日行五十里就很好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