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【三民主义渊源小考】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_怯懦的房东_怯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7月同盟会创立时,其誓词中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⑥,实分别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、民权主义思想、民生主义思想之具体体现。同盟会采用上述十六个字为誓词还颇费了一番周折。当孙中山提出以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作为誓词之时,在座的同盟会员有数人对于“平均地权”提出疑议,要求取消。孙中山“剀切解释,至一小时之久,众始无言。”⑦

  早在1903年,孙中山在《东京军事训练班誓词》中就首次使用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十六字誓词。这个由孙中山组织的训练班设于东京,学员必须宣誓孙中山制定的誓词,该誓词为最早完整体现三民主义思想的纲领。自此一直到1905年同盟会创立之前,孙中山共5次采用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的说法。⑧

  在《民报》创刊之前,孙中山经长期考察,思索欧美国家政治、经济发展的历史,虽已具有三民主义之思想,惟尚未有确定之名词。1905年10月,孙中山为《民报》创刊号撰写的《发刊词》中,首次提出“三大主义”,即民族主义、民权主义、民生主义。他说:

  “余维欧美之进化,凡以三大主义:曰民族、曰民权、曰民生。罗马之亡,民族主义兴,而欧洲各国以独立。洎自帝其国,威行专制,在下者不堪其苦,则民权主义起。十八世纪之末,十九世纪之初,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。世界开化,人智益蒸物质发舒,百年锐于千载,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,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,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。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,递嬗变易,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。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,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。”⑨

  此“三大主义”概括来说,民族主义是为了求得国家的独立、民权主义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,民生主义是为了解决政治革命完成之后的经济问题。

  考虑到革命党人对于民生主义疑虑颇多,孙中山特在《发刊词》中强调:欧美国家因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社会弊端积重难返,社会革命恐怕为期不远,而中国应提前避免重蹈欧美国家之覆辙。“夫欧美社会之祸,伏之数十年,及今而后发见之,又不能使之遽去。吾国治民生主义者,发达最先,睹其祸害于未萌,诚可举政治革命、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。还视欧美,彼且瞠乎后也。”⑩

  《民报》发刊词中的“三大主义”,虽然内容还不够具体、明确,尚有待进一步阐发,但它标志着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,三民主义终于蕴育而生。1906年12月2日,孙中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