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伐檀的艺术特征_《伐檀》的本事与声韵表现艺术_怯懦的房东_怯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望其辐,欲其�尔而纤也。进而视之,欲其帱之廉也,无所取之,取诸急也。……参分其毂长,二在外,一在内,以置其辐……是故轮虽敝,不�于凿。凡揉牙,外不廉而内不挫,旁不肿,谓之用火之善。是故规之以视其圜也,�之以视其匡也,县之以视其辐之直也,水之以视其平沈之均也,量其薮以黍,以视其同也。权之以视其轻重之侔也,故可规、可�、可水、可县、可量、可权也,谓之国工。”③“车舟之方也,以象地也。盖之圜也,以象天也。轮辐三十,以象日月也。盖弓二十有八,以象星也”④。

  由此看出,造车的同时还要察车,察车之道有车的本身结构、时间、质量,不仅要测量,还要放在水里观察,车轮象征天象日月,所以察车从车轮开始,“县之以视其辐之直也,水之以视其平沈之均也”,结果“量其薮以黍,以视其同也”。如此说来,为什么造车要放在水里就很清楚了,文义也十分贯通。伐檀,就是砍伐檀树,檀为优等木材,而且檀木是强韧之木,制造出来的车很是气派华贵而不失牢固,《诗经・大明》形容说:“牧野洋洋,檀车煌煌,驷�彭彭。”⑤《郑风・将仲子》云:“将仲子兮!无�我园,无折我树檀。”⑥所以檀有一定的象征意义。辐指车辐条,轮指车轮。二者不是一般的砍,而是制作。轮辐代表车子,也就是伐檀为车,木只是表示车的材料。河干就是岸上,河侧就是旁边,河氵唇指水边或者说水里,表达了造车的制作过程与工地情况。

  对于水纹,这也是人们一直困惑的问题。伐木为什么要描写水纹,现在看来,其实它就是指上面说的察车之道。从毛公开始,注者普遍认为涟是“风行水成纹也”。孔颖达也认为“风行水而成文章者曰涟”⑦,并认为涟、直、沦是“论水波之异”。直,或指直水纹,沦指细小的水纹。根据上述材料我们看出,直就是直水纹,沦是圆型水纹,车辐是直的所以直纹,车轮是圆的所以水纹是沦,而伐木的涟漪就是木头放在岸上引发的细碎水纹,但不是风吹所致。这是平沈必均的实验情况。

  既然是为统治者制造代步工具,所以才引发了对分配不公的气愤和感叹之情。但是诗歌不仅仅是怨恨之情,还有对造车实验的赞美吉祥的祝愿,这大概也是他们的心声吧。魏地是黄河流域,自古就有河清象征政治清明的原始式信仰的传统,这就是三句都以河清领起的原因,清是中心词,就是海晏河清的清。《诗集传》注说:“河水清涟而无所用,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”⑧,便失去了诗歌本来的风韵。

  人们的劳动是为了生活的美好,劳而不获、不劳而获的对立是感情激奋的原因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