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四十章 天为刀俎,人为鱼肉(三)_我为红楼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还是接旨吧。”

  刘县令和吴县丞纷纷劝进,贾瑜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道:“雷霆雨露,俱是君恩,我们做臣子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,不要觉得受之有愧,更不要担心受人非议,大丈夫光明磊落,顶天立地,太子殿下认可你就足够了,些许流言蜚语,不管是褒是贬,都无关紧要,随他们说去。”

  陈淳无法,只得跪下,心里并没有多少激动和喜悦,只有无穷无尽的惶恐。

  “密县县令陈淳,忠直勤勉,公正严明,任职期间屡立大功,可为天下官吏的楷模,即日起升任开封府知府,另加为嘉议大夫,以表彰其舍己救人之美德。”

  这个嘉议大夫是正三品文散官,多被朝廷用来追封或赏赐给有功和致仕的臣子,虽然没有任何实权,但有俸禄,最关键的是受封者可以穿紫色的官袍,对应了那句“满朝朱紫贵”,算是额外的恩赐。

  短短的几句话,不过六十个字,意味着陈淳一步登天,从一个小小的正七品县令,正式成为牧守一方,位高权重的正四品知府,连升了六级,简直是骇人听闻,他入仕才刚刚一年,若不是亲眼所见,亲耳听闻,说出去连狗都不一定会相信。

  太子的钧旨和皇帝的圣旨一样具备“金口天宪,言出法随”的效应,加上景文帝允许陈贤不经过他的同意而提拔有功官员,所以这件事便尘埃落定的确立下来了。

  陈贤可以说是古往今来,历朝历代权利最大的太子储君了,应该难有之一。

  事到如此,陈淳只能接受,磕了一个头,拜道:“臣接旨,臣将效彷林文成公,为江山社稷,为黎民百姓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必不辜负太子殿下的信任。”

  “本宫虽然很敬仰林文成公,但并不想看见你成为第二个他,等你把开封府重建好后,本宫会将你调回京城,正如仲卿所说,你应该造福亿万民,而不是百万民,更不是十万民,不过本宫希望你脚踏实地,戒骄戒躁,在此沉淀几年,积累经验和声望,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稳居高位。”

  历来地方官往京城调照例都是至少要官升一级的,等陈淳入京时最少也会是从三品,成为某部、司、和院的二把手,如果他表现极其优异,贾瑜再鼎力相助,正三品的寺卿和侍郎也是可以做做的。

  “殿下金玉良言,臣谨记于心。”

  陈淳请太子陈贤、晋王陈佑和巡按御史贾瑜上座,然后安排人去准备沐浴用的热水,干净的衣物和住所,敬安则带着跟过来的两百名东宫侍卫四处布防去了。

  陈贤给景文帝写了一封亲笔书信,盖上私人印章,令两名侍卫连同贾瑜和陈淳写的奏折一起快马送回京城,随即带着众人一起去了城外的一处施粥现场。

  各地府县均筑有仓库,里面存储着或多或少的官粮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