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自卫队主力装甲战车_烽烟狼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液转向式传动装置和电液操纵装置。

  3.行动装置该坦克采用液气和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,每侧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,第一、二、五、六负重轮采用液气悬挂,第三、四负重轮采用扭杆悬挂。两侧的液气悬挂部件不是横向交叉连接,不能作倾斜而只能作前后俯仰调整,可使车底距地高从标准姿态降低到,或提高到。扭杆悬挂装有旋转式减振器。诱导轮在前,主动轮在后,两侧各有3个托带轮。采用双销单块式履带,一种装有橡胶衬垫,另一种是金属爪齿型,两种履带均有端部连接器。

  四、防护系统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前部采用复合装甲,其他部位有的采用间隙装甲。复合装甲是冷轧含钛高强度钢的两层结构,中间使用了包有芳纶纤维的蜂窝状陶瓷夹层,并在内侧罩有轻金属,为日本独特的复合装甲结构。

  该坦克没有对付顶部攻击的特殊装甲防护。两侧裙板各由7块均质钢板组成,厚约10mm,可产生与夹层装甲相同的效果。裙板可以单独向上折叠起来,便于行动部分的维修。车内隔舱化布置,装有自动灭火装置。炮塔内部由防火隔板分成几个舱,其布置与美国的M1坦克和其他现代主战坦克相似。弹药仓装有闸门,炮塔后面的顶部装有泄压板。采用了三防装置,即使在全密闭的情况下也可战斗几个小时。

  还装有激光探测装置,可在敌激光测距仪照射的瞬间得知敌照射的方向。在炮塔后部两侧各装有3具一组的73式烟幕弹发射器,可自动或半自动启动。在炮塔后部竖有通信天线。但是,该坦克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和炮塔前下装甲板之间有一明显的间隙,高度达以上,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卡弹区。

  89式步兵战车

  1981财年,日本防卫厅提供了发展车体和炮塔样机的资金。1984年,日本投入6亿日元用于发展4辆新式履带式步兵战车。经过样车试验阶段,新式步兵战车定名为89式步兵战车。1989年,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采购89式步兵战车,因为价格昂贵没有能够大规模生产,但是采购数量也在逐渐增加。按原计划,在20世纪末为日本陆上自卫队批量生产超过式步兵战车,能够基本满足需求。

  基本结构

  89式步兵战车的基本布局比较传统,车体前部左侧为动力室,右侧为驾驶室,炮塔位于车体中部,车体后部为载员舱。驾驶室有一扇可以向右开启的舱门盖,驾驶员前方布置有3具潜望镜,能在白昼使用,其中一具也可更换为被动式夜视镜。在驾驶员位置上方有一具可旋转的潜望镜。

  89式步兵战车的车体、炮塔由装甲板焊接而成,能够抵御轻武器以及炮弹弹片攻击。为了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,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