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28章 定睢宁事3_续南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里甲、都图、乡社并行,他需要一个标准,如在门牌腰牌上就写,某某乡某某社某某街某某号某某人。

  又有编号,做到统一,扭转乡野混乱局面。

  这种局面是杨河关注的,这是明朝基层崩溃的鲜明体现,最初以里甲制为基层单位,伴随着都图等赋役单位。

  里甲都图,“图即里也,每里编为一册,册之首总为一图……不曰里而曰图者,以每里册籍受列一图,故名曰图。”

  不过随着赋役制度的演变,这种制度崩溃了,从“反地域性”向“地域性”靠拢,那乡、社其实是宋朝时的行政单位,现在与集、镇、庄、圩一样,成为许多地方的行政地理概念。

  当地人称呼自己,不会说自己是某里某甲之人,而是说某乡某社某圩之人,事实成了另一种架构。

  杨河要纠正这种混乱的局面,重建基层。

  又发展经济,人口素来是重要数据,知道有多少人,他一年的规划,才可以心中有数,针对布局,有的放矢。所以人口数据,关系到国计民生,他岂能不重视?

  “门牌腰牌,只为巡捕盗贼奸宄之意,不涉田亩丁银。此事由巡捕局负责,免费上门安装门牌,有了门牌,便可办腰牌,亦是免费。县的四境,亦设巡捕房所,外人入境,盘查询问,给凭证,三五日内到巡捕局办理一月期限的临时腰牌。告知居所,房东等,就可获得此临时腰牌,合理合法的在县境内行走。”

  “县内以三月到六月为期,若免费众居民还不办理,那便是居心叵测。行走时巡捕看到没腰牌的,都抓到北岸的石场去砸石头。”

  高岐凤与田师爷听着,又是新鲜,又是震动,如此一来,县内要混入匪贼细作,确实千难万难了。

  同时高岐凤皱眉,这样需要的人手多了,县内支出太大了。

  杨河只是淡淡的解说,此事他不急,半年为期,而且不收费。

  依他对民间百姓的了解,如果收钱,便是收一文钱,恐怕超过八成的百姓,都会冒着被抓到石场去砸石头的风险,来逃避这一文钱的费用,不收钱,这事情就好办多了。

  他也可以料想,介时肯定有许多百姓心有疑虑,这会否是县衙打丁银差役的主意。

  不过只要过段时间,众人发现只是单纯的验证身份,不涉及其它,而且不收费,还有被巡捕抓捕的风险。

  再抓几个不开眼的,杀鸡儆猴,众百姓发现没有腰牌,寸步难行,还不论谁的家人奴役都不例外,还是愿意钉上这门牌,挂上腰牌的。

  本地士绅力量还不强,阻力不大,他杨河在睢宁的威望,亦可以起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  最后汇集巡捕局的统计,他杨河案前,就可以获得本地非常重要的人口数据。

  高岐凤沉思着,听杨河侃侃而谈,他有一种岁月的浪涛卷起,奔涌的画卷眼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ydkw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